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一起上词条 >> 埋葬大清 >> 第三百零七章 更头疼的问题!

第三百零七章 更头疼的问题!

只是再怎么说,也终究是无法改变一个令人蛋疼的事情,那就是整个大明的各种工坊,一直都存在大量重复建设的问题。

如果是在人口数量过剩的情况下,重复建设倒也不是没有好处,比如说原本两个人的活交给三个人去干,不仅解决了工作岗位的问题,同时还提高了产能,也算得上是一举多得。

然而在人口数量极其短缺的情况下,这种重复建设的问题就使得工人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变得更加明显。

只是不管朱劲松怎么暗自头疼,曾诚还是接着说道:“陛下,臣以为各地的五小工业或者其他的工坊,眼下该是到了整顿的时候了。”

朱劲松嗯了一声,问道:“曾卿所说的整顿,是如何整顿?”

曾诚斟酌着说道:“启奏陛下,臣以为,遍地开花的各种工坊虽然有其好处,然则也是如今丁口数量短缺的根源之所在。”

“另外,各地都有了各种各样的工坊,也在一定程度上面造成了产能的过剩——比如说江浙一带,几乎每个县都有蜡烛工坊,原本一省之地的产量就足以供应整个大明的需求,现在几个省都在生产蜡烛,这就使得蜡烛的价格一直上不去,海外诸国也吃不下这么大的产量,所以就使得蜡烛的价格一直都上不去。”

“另外,某些地方也并不适合发展某一类的小工坊,比如江西布政使司那边儿就不适合搞什么罐头工坊,然则在工部和户部的要求下,江西布政使司那边儿也有大量的罐头工坊,这些罐头工坊所生产的罐头,无论是远销海外还是往大明各地销售,其实都不如蒙古布政使司以及沿海各布政使司的罐头。”

听完曾诚的意见之后,朱劲松却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然后又慢慢的曲起手指敲着桌子——工坊重复建设带来的浪费是必然,以后慢慢走向合并,提高效率和竞争力也同样是必然。

但是,大量的工坊合并,其实就意味着城市化的推进,而城市化的推进,又会带来大量百姓要放弃田地、大量人口集中到一处等等乱七八糟的问题,从而又会衍生出留守老人儿童、房地产等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问题。

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好解决吗?不好解决。

不解决行吗?不行。

放任各种工坊重复建设,继续维持住现状?还是不行。

直接下狠心,开始推进城市化的进程,牺牲掉一代人以换取更好的未来?这种做法倒也不是不行,但是朱劲松又不愿意这么做。

说是又当又立也好,说是优柔寡断也罢,朱劲松其实从心里不愿意接受这种做法。

铁西往西再往西,一把瓜子就……曲某人的母亲倒是一个好母亲,可是东北的老百姓呢?

再者说了,各地都发展五小工业,大力建设各类工坊,这也是一开始的时候大明朝廷定下的基调——朝廷定基调容易,改基调也容易,但是不能因为朝廷要改基调,就让老百姓来承担一切。

然而还没等朱劲松想出该怎么解决各地地坊重复建设的问题,刘怀文却又开口了。

刘怀文苦着脸道:“陛下,去岁国库当中,有许多支出其实都可以省一省——比如说各地医馆的建设,臣以为是不是可以缓一缓?毕竟民间本来也有许多医馆,百姓也不是没有看病的地方,如今朝廷又建设大量的医馆,这岂不是跟那些民间的医馆抢生意?”

“大学和府学方面,臣就不多说什么了,可是蒙学、社学、县学方面,不由直接开放,允许民间建设?要不然,光凭咱们国库里的这点儿钱,也实在是……”

然而还没等刘怀文说完,朱劲松就直接摆了摆手,说道:“那不可能。”

有些口子可以开,但是有些口子就绝对不能开。

比如说蒙学和社学、县学。

蒙学和社学、县学这种东西,一旦放开了口子,允许民间自己办蒙学、社学、县学,那些有能力办起来的人就绝对会舍得下血本去招募更好的教书先生,甚至跟朝廷官办的社学、县学抢先生也不是不可能。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后果也就很明显了。

百姓们会想方设法的让自家的孩子进入那些由民间创办的蒙学、社学、县学,后面也就会慢慢的搞出来所谓学区房、贵族学校之类的破事儿。

更要命的是,一旦放开了这个口子,那些永远都喂不饱的资本就会想方设法的往其他地方伸手。

比如说往府学和大学伸手,慢慢的再往朝堂上伸手。

又比如说往事关民生的方面伸手。

和绅和大人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叫做救民先救官,他得需要那些官来替他办事儿——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谬论,因为貔貅是永远也喂不饱的,他们只会想方设法的吃掉更多的东西。

比如说,三十来个小时,全程冷链运输的菜,烂掉了……

喂的还不够?

不是,喂的已经够多了,但是他们永远吃不饱,永远也不知足,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也正是因为如此,朱劲松才不可能放开这些口子。

包括医馆之类的也是一样。

大明朝廷现在玩了命的砸钱建立医馆,看似是跟民间的那些医馆抢生意,已经是实打实的“与民争利”,可是要是没了这种与民争利,那些医馆到底怎么样儿,可就只能凭他们自己的良心了。

比如说一个医术特别高明的医生,随着他的名声越来越响,他的诊金是不是会越来越高?那些达官贵人和豪商巨贾们是不是就能垄断掉这个医生的医疗资源?

那么问题来了,其他的百姓怎么办?

所以,类似教育、医疗、运输、基建等等事关民生的事情,只能由官府牢牢的掌握在手里,不是完全禁止民间参与,但是民间的参与只能做为补充和辅助,而不能让他们成为主力。

这跟五小工业和各种工坊重复建设的问题其实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很典型的资本和大朝廷模式的区别——类似于大宋一样,把所有能扑买的项目都扑买出去,甚至连税收都可以扑买,这就是宋代小朝廷的包税,像现在的大明一样把事关民生的项目都握在手里,这就是另外一种模式。

两种模式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大宋确实富,然而富的不是百姓,三百年江山里面年年有人造反,随便来个人都能按着大宋揍一顿,这也得上是奇葩了。

大明也确实穷,可是大明两百多年的江山里,整体兵力也时有反复,可是哪怕到了最后那几年,大明朝廷上下依旧可以收复澎湖,可以平叛。

模式不一样的嘛。

喜欢埋葬大清请大家收藏:(www.17sct.com)埋葬大清一起上词条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埋葬大清最新章节 - 埋葬大清全文阅读 - 埋葬大清txt下载 - 天煌贵胄的全部小说 - 埋葬大清 一起上词条

猜你喜欢: 中华第一帝国三国:从落凤坡开始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朔明唐朝现代人我的第三帝国大秦:摊牌了,你岳父我是秦始皇新特工学生混在三国当军阀盛唐风华三国之召唤猛将战国之军师崛起明圣帝大唐第一庄明耀四方在下不才,乃当世名将人在大秦,已成帝师大秦:嬴政背后的推手最后一个唐朝皇帝佣兵的战争
完本推荐: 超级兵王全文阅读篡唐全文阅读开艘航母去抗日全文阅读恶汉全文阅读后手全文阅读都市特种兵全文阅读大魏宫廷全文阅读寒门状元全文阅读奸臣全文阅读重生在三国全文阅读权臣全文阅读重生于康熙末年全文阅读赤色黎明全文阅读大明官全文阅读大国相全文阅读民国谍影全文阅读三国之席卷天下全文阅读民国投机者全文阅读抗战之还我河山全文阅读蝶与谍全文阅读
同类新书: 秦风楚韵酉水王刘备偷看我日记,立马跑去卖草鞋三国之我的战斗力只有五镇守边关的皇子亮剑之最强尖刀连领主无敌!大宋天星阁从红海行动开始的文娱笑战记验尸长生,我做仵作的那些年我的特种兵兄弟我在春秋做贵族大圣国穿越明末:开局一个末日小镇我的蒸汽大明三国:我败成最强猛将三国:辅佐刘备从徐州开始我的元末有点猛召唤猛将:我要当皇帝从我的团长开始崛起

埋葬大清最新章节手机版 - 埋葬大清全文阅读手机版 - 埋葬大清txt下载手机版 - 天煌贵胄的全部小说 - 埋葬大清 一起上词条移动版 - 一起上词条手机站